2016年3月下旬至5月底,北京市组织开展“展望‘十三五’ 发展谱新篇”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北京市发改委、市规划委、市教委、市卫生计生委、市交通委、市人力社保局、市环保局、市民政局、市文化局等单位领导,围绕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发展,通过主动发声、正面引导,积极回应首都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增强人们新常态下对深化改革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回答网民关心的民生问题。
“十三五”时期,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高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特别是启动市属行政事业单位部分迁入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市未来五年的重点工作。现在的规划主要思路,是由原来的扩展性规划变成约束性规划,目标就是和谐宜居。
从全国来看,环境保护战略地位前所未有地提升。从京津冀来看,环境保护成为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从我市来看,环境保护成为落实“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内容。从共识来看,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成为全社会价值取向的最大公约数之一。
率先建成公共文化体系北京所提出的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其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满足首都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必然结果。也是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定位与北京文化的资源禀赋与北京文化发展潜力所决定的。
到2020年,北京市将建成较为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更加有力。构建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形成共建共享的老龄社会管理体系,全市老年人有更多获得感。创建基本完备的老龄政策法规体系,老龄事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和先行领域。在“十三五”期间,我市的工作目标是服务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产业升级转移需要,并且要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和一体化服务的要求,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网络,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组织和服务现代化水平,并建立统一开放的区域运输市场格局。
通过优化卫生计生资源布局,本市将发展社会办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和引导,最终实现人人共享的卫生计生服务。“十三五”期间,本市将建成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善城乡居民健康福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控制在20%以内。到2020年,人均期望寿命预期达到82.5岁以上。
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转变我国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所做的一个重大战略决择;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图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的一次卓绝超越。是落实党中央对首都功能定位、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使命。
此次改革在指导思想上主要强调公平、均衡和质量,其实质是基础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是消费观引导下的广义教育资源供给即“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这不仅是对学校管理体制机制、考试招生录取、课程方案调整、教师培养等多领域的改革,更是校准人才培养价值取向的改革。
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按照中央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紧密衔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目标任务,确定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设定27项可量化、可考核的主要指标,包括4个“红线约束”指标、6个“绿色宜居”指标、8个“民生福祉”指标、9个“提质增效”指标。
北京日报新闻热线:65591515 北京晚报新闻热线:85202188 广告刊登(声明公告类):85201100 北京日报网热线:85202099
京ICP备16035741号 京新网备201000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440037号 北京晚报读者俱乐部服务热线:52175777
北京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举报热线:8520123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京报集团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